Arch Design VI - Yao studio
。姚政仲+詹曉婷 的studio。
基地:
臺北市文化局接管
但不知如何是好的木柵路五段上的風動石頭公。

建築教育應該從何開始?
以前我會問建築學習應該從何開始,
而現在我看見每個老師都應該比學生更緊張於這個問題。
夏鑄九老師在「空間之詩」所談的,
建築大師的養成的複雜性,
是不是多元到讓老師們不知從何教起了?
總而言之,先找個明確的開端,
事情或許會清楚一些。
(學生總是要知道他的開始在哪裡)
先試著去全心全意的相信這件事情吧。
所以,
我們team member每一人頂著不同的科學專家的角度,
開始看診基地了!(我從氣象學開始)
。
Arch Design V - 立studio
基地研究,永遠都是設計之前的必備功課。
「要不然,你接下來的設計,是不是擺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都可以?你要這樣嗎?」
我不要。
但話說回來,擺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都可以的設計,也有他的有趣之處。
實習:學習獲得
2007年暑假。@宜蘭,田中央。(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觸碰到的:
+ 宜蘭縣羅東文化中心二館之空中藝廊與文化市集模型製作(1/500,1/100,1/50)
+ 宜蘭縣羅東文化步道概念模型(1/500)
+ 宜蘭聖嘉民教養院之老人療養院區動土典禮活動參與
+ 國美館策展之「甲霸未」主題展覽影像紀錄參與
+ 宜蘭酒廠出入口動線配置與停車規劃概念模型設計(1/200)
+ 宜蘭酒廠基地調查記錄與模型製作(1/200)
+ 宜蘭酒廠全區規劃討論說明會議參與
+ 宜蘭市中山公園基地調查記錄與模型製作(1/200)
+ 宜蘭市中山公園重新設計概念發想及討論(1/200)實習所學到的,
不僅止於在辦公室內豐富的案例可供觀摩學習並且全權參與設計與實作、
工地的實況學習、進入政府單位或是財團業主會議室內的討論、
甚至是下班後的傍晚,和週末的宜蘭文化在地生活體驗,
都在在告訴我並驗證「工作即生活、生活即遊玩、遊玩中學習」的真實可能性。
一方面也讓我反省在這之前對於學習這件事情的嚴肅的看法與作法、
和在新竹待了很久卻沒有比在宜蘭待兩個月的熟悉感。
可以說是對於環境體驗認知被震撼教育的一個暑假。
+環境調查態度上:
與學校所學的理論一致、但在行動力上有強化訓練到,
對照於之前作作業所作的基地調查,發現可以更深入瞭解基地的方法:融入。
+圖面設計製作上:
實際操作案件設計或許沒有那麼強調抽象概念強化的那一部份,
但在如何把概念與議題落實在環境設計訓練上面,是看得到進步與效果的。
+模型手工操作上:
96新學期之初,我便有感受到自己對於模型的操作的積極度、效率,明顯增加!哈哈哈!希望可以保持下去!
+團體工作配合上:
在學校通常是作獨立研究學習、真正的實習環境卻總是需要團體合作。
這是一個值得讓我在所剩的學生時期之間、
可以好好思考以後意欲就業的性質取向的一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