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gate 建築人之路
20060725
  MusicHall
 
20060724
  ArchDesign2__no.2-Music Hall


又要跟東海做好朋友、一起做同一個設計題目了。同樣是林芳慧老師(Nancy)發題並帶交大,這次是在東海發題、在交大final。

結束掉兩個禮拜的苦工工廠生活之後,才知道,可以安安穩穩坐在研究室裡、讀書research做設計是有多幸福,所以在去東海發題的路上,一方面悠閒著心情(脫離烏煙瘴氣的工廠,有海闊天空之感)、另一方面也摩拳擦掌著。(準備迎接設計題目)


照例,先把大家各自在學校做了哪些東西報告一下、再開始發題。東海做了觀察城市一角的設計案,整個聽起來,方向是偏向讓學生任意取材、盡情設計;而我們(Smithson’s Gallery)的方向是處處有限制、在限制底下找出路。

設計過程:
接下來的共同題目是「Music Hall for Kids」,基地是各自學校內的建築系館,把它當成是既成的校內音樂系館,然後在裡面設計一個週末假日供給小朋友學習音樂的音樂教室空間。

規定要做的功課是讀一本書,研究關於把音樂轉化為建築的書,它目前仍在被進行研究著。

總是聽很多遍「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它最常常被淺略被解讀的意思是,因為它們共同擁有著迷人的秩序,沁入人的肢體百骸、引發人的各種知覺感受,眼耳鼻舌身意,互相作用,但是難以一一將之分解研究,神秘的很。

這麼神秘的題目,自然就像女巫擣藥一般,讓人充滿期待。做這樣相關題目的,我們並不是第一批。所以去瞭解在我們之前,誰做了哪些方法、來詮釋建築與音樂契合或結合的可能性,是可以減少我們盲目摸索的時間、盡快進入狀況的一種方法。讀書是一個好途徑。

從閱讀樂譜開始,不論你會不會讀譜,記號語言懂不懂,那些秩序是清清楚楚存在著的,一種米養百樣人、一篇樂譜有百種讀法,或許最有趣的讀法,是最看不懂樂譜的人,解讀體會出來的呢?

取譜限制是古典音樂,我選的是巴哈的小步舞曲。先用耳朵聽音樂,主題輕快活潑,結構簡單,很適合代表小朋友學音樂應該要有的心情。再用眼睛看樂譜:整個樂譜共一頁,很適合拿來作整體全部的分析。小步舞曲這一體裁在十八世紀歐洲的宮廷音樂中十分盛行,因此許多巴洛克時代的作曲家都創作過大量的小步舞曲。


f(1):我將樂譜的「音階高低」、「節拍長度」 整合、圖像化,變成一般人的 視覺就可以閱讀的「兩個數值相乘的矩形」。
得到一串高高低低胖瘦不等的矩形隊伍。上面是右手,下面是左手。

f(2):為了要找出裡面的規則性,我再將音符分成五大類( ),用白、25%灰、50%灰、75%灰、黑,的五種色階填到f(1)裡面。填完便成下面圖列:

這時候就能很清楚的讀到樂譜章節之間的個性了,完全依照這一張圖,觀看它的「顏色律動」、「高低起伏」,再加上「左右手關係」,去作畫線分段的動作,
分段之後,去作個性分析:各段落個性:

1:音階高低差 變化最大。//由小看大,影射並暗示整個故事的內容與走向。->起。
2:音階連續性最強,像將樂譜轉為數字後的連續數字串。 //短暫、完整。->承。3:左右手交錯、重複,pattern最為單純。 //交錯、對稱、變調、墊。->轉。
4:單看左右手,不論是色調或是胖瘦,各自都非常單純劃一;細看的話,各自之間都不規律、不完整。//尾結有力。->合。

這樣所做出來的分段,去對照樂譜,發現跟這首曲子的分段是符合的。
這些個性描述以「起、承、轉、合」來命名簡述。當然做完命名之後,那些個性都是我接下來做設計還要去依從的元素。

根據所得,f(1)+f(2)=f(3) 又, f(3)=起+承+轉+合

introduction 序曲
conjunction 【文】連接詞"And", "but", and "while" are all conjunctions. 結合;關聯;連接[C][U]
transition 【音】臨時轉調;轉調過渡段
finale 終曲;末樂章/終場;結尾 summing-up

起承轉合套在音樂上面就是前奏、副歌、終曲,樂器產生音樂然後與空間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個性對應到建築設計上面,就是使用者使用空間,互相配合、融合。

這樣的起承轉合可以對應到空間行為、使用者身份行為 上面,因為每個空間都有它的用性;每種身份使用空間的目的跟方法也都有所不同,我針對使用者的各種身份,去作每個禮拜,在Music Hall所會有的行為,去列出所有在空間使用上的線性對應。

時間線的交疊處,表示有互動的部分,虛線圍出各種大小尺度的人體行為;這樣的對應圖說明的是誰需要用到哪些空間、使用空間的尺度又有多大,從這裡就可以圈畫出,至少一共需要有多少種類的空間以供週末MusicHall所用。而這些圍出來的空間也直接由使用者的行為需求、mapping到空間行為名稱上面。

特別的是,這些空間彼此之間有overlap的情況發生,表示各空間除了主要使用之外,還要和另一個有交集關係的空間有所關聯、連接。除此之外,框框的面積大小也反映出空間的尺度需要。所以這一個diagram就是我在作這一整個設計的主要依據。

主要大方向有了,再來就是要考慮大基地空間的介入方法:先看整個基地的樓層關係和環境關係,對應到我diagram所需要的overlap,(B-觀眾/家長 B'-老師/學生)環環相扣,可以看見我需要的是一個從頭連貫到尾空間,也就是每個人在進去到出來這個空間的過程裡面,都有起承轉合的體驗。

第一個就是進出,每種身份從進入到出去就是發生一個故事,就連路人也是,他會在本來只是要路過這個空間之際,就體驗到MusicHall裡所發生的事,根據這一點我們找到這個基地裡被用來當捷徑的主要路線,(大門與後門)和基地周圍的高低起伏地形,找到最適合置放MusicHall的位置,是在右上角的地方,那個地方有一層樓的高低差,(舞台?)坡度方向是與預設路徑垂直的。(舞台!)

當然只有一條路徑是不夠的,因為所謂的捷徑就是兩個定點之間的直達,
ex:大門->後門,如果我要從樓上到樓下,光用既有樓梯,是不能完成overlap這件事情的。如果要從樓上到樓下(或是從樓下到樓上),我們也提供一個路徑,斜切在基地上,是從裡到外、也是從上到下的貫穿連通。

有了主要通道之後,接下來就是作相關空間的調整。overlap告訴我們,除了路人觀眾和MusicHall有發生關連,家長和MusicHall也有發生關連……總而言之,把所有的角色在使用空間上會發生的交集關係這些相互關連都把它們列成表,一一去排置空間,也是後來回頭去審視空間關連性的依據。

例如重要的overlap:(剖面圖)老師、
學生一對一教學師、長上課前寒暄家長觀看老師、
學生(一對一教學)路人看見 家長、老師、學生(1F直接穿越)
路人看見 家長、老師、學生(1F~2F穿越)
路人看見在資訊室的家長 ......


像寫程式一樣,確定所有的路都可以通了,所有的大空間關係交集都成立了,那麼自然的,空間的用性也就會跑出來,教室、舞台、休息區、練習室……的空間定義,自然跳了出來。

大空間配置確定,接下來就進行小空間的配設,小空間的配設,是針對特定學習樂器方式的使用者,在使用這個空間的舒適度(人體尺度)去考慮的。

做到這裡的時候,deadline本來是要到了。原訂為一個月的project,後來有延一個禮拜。如果沒有這一個禮拜,剛做完分析與設計定案的我們,恐怕來不及做出模型、畫出平剖圖呢。

到收尾階段,Nancy老師也具體的要求我們要給她看到的東西:

1.界定出舊有音樂系和新設計的界線,用圖清楚表示出來。
2.想清楚小提琴要怎麼「全班教學」、「一對一教學」的方法。(用圖清楚表示出來)
3.作一個可以塞進基地模的模型, 至少3個study model!
4.畫出硬線剖面圖,對應於整個大基地的關係, 並且交代我的兩班制與其教學練習關係, 另外對於老師、家長、觀眾、路過者的動線也要交代清楚。
5.自己會說話的硬線圖!雙線牆!練手!
6.細部圖,個人練習室的空間? 符合人體工學/符合一對一互動關係/符合聲學/

當老師要求你作東西的時後,你可能一開始並不了解為什麼一定要那樣作,但一旦作了,你就會瞭解了。因為所做的那些事,都是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的設計更瞭解的事。

這次我沒有在空間調配上面卡住(因為有空間關係overlap圖),比上次Gallery進步一格。(上次被Spiral套死,變不出花樣,遜)

但也因為沒有pattern、沒有一個「形」可讓我套,所以在長出空間的過渡瓶頸中也出不來。

基義老師在Nancy帶的磨合期中,總算幫對我一個忙了(體會到由一個project、由一個老師從頭帶到尾的重要性。)就是從小家子氣的空間配設,轉成有整合性的「共同界定」。(應該是我還不會把有趣的東西之間緊緊的綁在一起、畫成圖面。//怎麼訓練?)

當然其中還是有些跟Nancy各說各話的處理手法,但是那些看來似乎怎樣都可以,至少大方向確定下來了。整體設計概念報告至此,接下來就是「手到」,要做出來的算數、靠圖和模型來幫忙講設計了。

接下來三四天,不能再繼續想設計,要磨模型、磨圖。我算是很幸運的,還有三四天的時間,可以去按照從頭到尾的設計過程、花時間作模型、畫圖;有的同學比較辛苦,最後幾天還是要繼續把設計思考澄清、修正。我想那種壓力是我還沒有能力承受的,以後必定要訓練,但在那之前,對這幾位同學只能頭以佩服的眼光。大家都加油!



吉光片羽:
●自己定義出來的空間,要設想它在事件發生的時候會有多有趣?所以理由充足的「要這樣去作」!

●另外,形狀如果不是從分析圖長出來的,(分析圖如何投射用於機能空間? another think)就應該要非常配合基地空間!

●找所依附。建築語彙一旦用對,就要去找更多理由去附和它。(還蠻本末倒置的。)

●別死咬著老師建議過的,要有彈性的運用老師做的建議,用到像他所說的,但又另外可以支佐別的事情,這樣最好。

●方向一旦對了,老師就要你加料、讓它更豐富,而不是叫你猶豫半天、改變那些既有計畫。

●大策略有大策略的program,細部設計又有細部的program,務必做到每一步都有故事、有情理!

●有趣的是,在追求設計的過程之中,雖然都是有根據的在作事情,但是漸漸的,根據的東西,從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一開始根據別人的東西,找出規律,接下來用那個規律,去全飾演化成自己要的搭配理論,根據理論一直作下去,一步一步的,不知不覺之間,所根據的,早就都是自己的東西了。


Final:
在與東海共同Final評圖之前,Nancy幫我們作一個訓練,是練口條的。辛辛苦苦作出了一套有條理的設計,如果present講的一塌糊塗,那可真是冤枉,為了幫助我們不流失呈報出我們的設計精華部分,Nancy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聽我們從頭到尾講一遍、並且幫助我們學著去把話說得清楚、更完整!甚至到了深夜一兩點了,我們整班都累翻了,她還是精神意義地專注的幫助我們。

在這期間,剛好有幫忙某二學姊作了研究實驗,耗時兩小時。那是一個需要「發聲思考」的研究實驗,實驗過程裡面,要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口述出來,一開始是先練習「24x34=? 怎麼不用紙筆,用發聲思考把它算出來?」之類的練習,剛好是我的罩門 =""=我連口頭講話都很不會了,還把思考過程講出來咧?!
我說:「24乘以30加24乘以4,變成720加96,等於816」
我的數理邏輯推演一向是靠紙筆的,用「講的算數學」還真彆扭。當然更不用說把自己的臨場感受付諸語言了。

但是,在這樣的過程裡面,我發現發聲思考,那樣的自言自語過程之中,好像讓我對於自己曾經想過的、曾經講過的,都留下了些印象!所以有可能,自言自語,真的是一種幫助思考的方式。

學習講話。




Final這一天,除了張基義、林芳慧老師和東海的盧老師之外,還有我們的好朋友Ian(邵彥文)、淡江的王俊雄老師與吳光庭老師!

這次的評圖過程之中,明顯感受到,東海是概念與材料並行發展設計,而交大這邊是概念要非常堅定的確定之後、才可以動手做模型(當然概念發展過程也會作一些以紙為主的concept model),所以東海的模型材料使用上就比較多元繽紛(紙、壓克力、木頭、玻璃、瑣螺絲……);而交大這邊就都是乖乖白白灰灰一片的紙模型了。當然我想是因為Nancy注重設計過程(所以我們這一個學期、總的來說,是很扎實的邏輯思考概念發展設計訓練!算是學期主題!)這種幫助是每個初初學建築的人應該都要來一下的,所以我很慶幸!當然東海搭配著使用各種材料來幫助設計也是有趣的方法,很值得我們以後作設計時去嘗試。

我present的時後,吳光庭老師還沒到場,沒有被他評到,內心有點遺憾。present時聲音很緊,不知道為何會如此緊張,也很懊悔。被Ian問及為何把整個樂章用很俗的「起承轉合」去取代,我卻解釋的不夠清楚(請看f(1)+f(2)=f(3)上面那一段!那只是命名,樂章個性還是存在的。)另外,我也體驗到刀子嘴王俊雄老師的狠勁,雖然沒被批,還是有掃到颱風尾。

東海與交大兩邊各有一位outstanding的同學,Eric和小陽,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我因為坐在小陽位置旁邊,所以知道他這次沒有使出全力去作,所以略遜Eric一籌,非常可惜。另外,我覺的東海的文禮同學一開始的發展很不錯,可能跟我的方向有些接近吧,但果然,不同的老師帶,會有很不同的結果,這樣對照下來的確是有趣。



評圖佳句語錄:
名建築師常常會有著名的特色,例如安籐的清水模;然而當一個學生,當已經熟悉、作順手一種設計方式之後,就應該去嘗試各式樣的其他方式,來拓展自己。(Ian這樣講,原本是要勸Eric如果每次都作方體量體設計熟練了,就可以去試試看其他的設計,想不到Eric這次是第一次嘗試方體量體設計@@!)

吳光庭老師提出一個有趣的想法:「交換基地」。因為我們各自作著一塊自己學校內的設計,因為太多的先入為主的瞭解,所以在作設計的時後反而綁手綁腳,如果是拿對方的學校做基地,在設計上一定可以達到大刀闊斧的操弄!因為旁觀者清,很有一番道理。(只是設計者到底應該入戲幾分呢?這又是另外需要去思考的)

在總評之後,Nancy繼續留下來陪我們作從頭到尾的檢討,分別說出大家半年來的優缺進步,這學期,我們對於自己所獲得的,昭然若揭。




建築設計課-學習心得:林芳慧(Nancy)老師萬歲!

上學期的東海老師Arthur,教我們表現法,曾說過東海的老師會陪學生熬夜做作業,而交大可惜的地方是沒有這樣的老師。今天,我們可以抬頭挺胸的說,很幸運的,我們有。

除了可以接觸到建築界各大人物級的老師授課之外,我們也有捨命陪君子的Nancy老師,一點一滴的教我們,從她自身海外學習經驗分享、到教我們基礎的使用圖版與工具的正確方式、甚至是research的提醒、看好案例的帶領、觸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

色彩學、勞作課、邏輯訓練、循循善誘,每一次,都恨自己畫的東西、做的東西不夠多給她看,因為我們作出七分,就能獲得九分的啟發,做的不夠多不但是對不起她、也是自己的最大損失。

接下來將堂堂邁入第二年的學習課程。

而最幸運的就是我們的下一屆娘子軍團新生,因為Nancy在那邊等著迎接著,學妹們,可有福了。







 

My Photo
Name:
Location: 台南, Taiwan
Archives
200509 / 200510 / 200511 / 200512 / 200601 / 200604 / 200607 / 200611 / 200612 / 200701 / 200702 / 200703 / 200706 / 200708 / 200710 / 200711 / 200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TU M.Arch1
NCTU M.Arch2
NCTU MS
NCTU ph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xtra
schoo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